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日本蜜乳,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在厨房抱住岳丰满大屁股韩国电影,漂亮人妻洗澡被强BD中文

摘要: 高溫超導(HTS)電纜具有低損耗、大容量、無污染等優(yōu)點,是智能電網基礎技術之一,已在電力系統(tǒng)中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筆者介紹了HTS 電纜的結構、特點及性能優(yōu)勢,闡述了HTS 電纜在國內外的研發(fā)概況,指出了HTS 電纜的未來重點應用領域

2017-09-12 17:13:18 · 北極星電力網 閱讀:754
摘要: 高溫超導(HTS)電纜具有低損耗、大容量、無污染等優(yōu)點,是智能電網基礎技術之一,已在電力系統(tǒng)中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筆者介紹了HTS 電纜的結構、特點及性能優(yōu)勢,闡述了HTS 電纜在國內外的研發(fā)概況,指出了HTS 電纜的未來重點應用領域

摘要: 高溫超導(HTS)電纜具有低損耗、大容量、無污染等優(yōu)點,是智能電網基礎技術之一,已在電力系統(tǒng)中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筆者介紹了HTS 電纜的結構、特點及性能優(yōu)勢,闡述了HTS 電纜在國內外的研發(fā)概況,指出了HTS 電纜的未來重點應用領域。在此基礎上,指出了HTS 電纜在智能電網中應用尚需解決的技術性、經濟性及工程適用性等方面的問題。

0 引言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 人們對電能的需求量日益增長,使得電力系統(tǒng)各部分電氣緊密連接,電力系統(tǒng)向更大規(guī)模方向發(fā)展, 對電能品質和供電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 對電氣設備的環(huán)保要求和節(jié)能要求更嚴格。由于中國電力資源和負荷分布不均,使得長距離輸電成為必然。而電能在傳輸中的損耗成為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據(jù)統(tǒng)計,傳統(tǒng)電線或電纜受銅、鋁等基本導電材料電導率限制,2007 年中國在輸變電過程中的損耗大約為7.5%(其中線路損耗約占70%左右)。為減少電能輸變電過程中的損失,亟需采用新型輸電方式來實現(xiàn)資源節(jié)約型電能輸送。作為智能電網基礎技術之一, 高溫超導(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HTS) 電纜采用具有很

高傳輸電流密度的高溫超導材料作為導體, 其諸多優(yōu)點已在電力工業(yè)中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電網智化發(fā)展趨勢越來越明顯,HTS 電纜的應用前景也越來越被看好[1-2]。

筆者旨在介紹HTS 電纜的結構、特點及優(yōu)越性, 闡述HTS 電纜在國內外的研發(fā)及應用情況。在此基礎上,探討HTS 電纜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前景。

1 HTS 電纜的結構及分類

1.1 HTS 電纜結構

HTS 電纜的結構與常規(guī)電纜有較大的差異,主要由電纜本體、終端以及低溫冷卻系統(tǒng)組成。

1)電纜本體。HTS 電纜本體包括電纜芯、電絕緣和低溫容器。電纜芯是由繞在不銹鋼波紋管骨架上的導體層組成,裝在維持液氮溫度的低溫容器中,低溫容器兩端與終端相連。電纜芯導體層的高溫超導帶材在終端通過電流引線與外部電源或負載相連接。電纜芯的導體層是由多層高溫超導帶材在骨架上繞成。導體層間纏繞絕緣帶,以降低電纜因電磁耦合引起的交流損耗。低溫容器是具有高真空和超級絕熱的雙不銹鋼波紋管結構, 這種結構保證了HTS電纜的可柔性和保持夾層高真空度[1, 3]。

對于冷絕緣HTS 電纜,其電絕緣包在導體層外側,與導體層同處低溫環(huán)境中,其結構見圖1。對于熱絕緣HTS 電纜, 其電絕緣處在低溫容器外側,在絕緣層外再加電纜保護層,其結構見圖2。

2)電纜終端。終端是HTS 電纜與外部電氣部件的連接端口, 也是電纜低溫部分與外部室溫的過渡段,其結構見圖3。終端要求有很好的熱絕緣,以保證超導電纜整體熱損耗最小。同時,由于超導電纜本體在一定的電壓下運行, 因此也要求終端有相應的絕緣水平[4-6]。

3)低溫冷卻系統(tǒng)。目前HTS 電纜普遍采用Bi2223超導帶材作為電纜的導體層, 低溫技術為超導應用提供最基本的低溫運行條件, 因此冷卻系統(tǒng)是超導電纜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部分。目前普遍采用液氮作為冷卻介質, 因為氮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是77 K,低于Bi2223 的臨界溫度110 K, 氮的液化技術成熟、價格低廉,同時由于氮是空氣的主要成分,氮氣的泄漏不會帶來環(huán)境問題。

HTS 電纜的液氮冷卻基本原理是利用過冷液氮的顯熱,將HTS 電纜產生的熱量帶到冷卻裝置,通過液氮冷卻裝置冷卻后,再將過冷液氮送到HTS 電纜中去,形成液氮在閉合回路的循環(huán)過程。冷卻裝置可以采用各種不同制冷方式,如常壓液氮沸騰制冷、減壓降溫制冷、低溫制冷機(如小型G-M 制冷機、斯特林制冷機、逆布雷頓循環(huán)制冷機等)制冷等[1, 4]。

1.2 HTS 電纜分類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HTS 電纜進行分類:

1)按傳輸電流方式可分為直流和交流電纜;

2)按電氣絕緣材料運行溫度的不同可分為熱絕緣HTS 電纜與冷絕緣HTS 電纜,其結構見圖1、2;

3)按電纜導體結構可分為單芯電纜、三芯平行(3 根絕緣線芯軸向平行安置)電纜和三芯同軸電纜。

2 HTS 電纜及超導帶材的性能及特點

2.1 HTS 電纜超導帶材性能

2.1.1 第1 代Bi 系高溫超導帶

目前HTS 電纜主要是采用銀包套Bi2223 帶材作為載流導體。實用Bi2223 帶材的尺寸約為(0.2~0.3)×(4~5)mm2,其臨界電流約為(70~180) A (77 K、0 T),長度可達數(shù)百米到千米。表1 給出美國超導公司(ASC)生產的不銹鋼加強的Bi2223 帶材在77 K、0 T下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1]。

2.1.2 第2 代釔系(YBCO)高溫超導帶材

由于第1 代Bi 系帶材的高成本以及它的一些性能問題如磁場下臨界電流的急劇衰減等, 使得超導界開始研制基于YBCO 體系的第2 代高溫超導帶材。

YBCO 涂層高溫超導材料具有更為優(yōu)異的磁場下性,是液氮溫度下運行的更理想材料,臨界電流密度可達2×106 A/cm2 (77 K)。與臨界電流密度達到7×104 A/cm2 (77 K)的第1 代高溫超導材料Bi2223 長帶相比,臨界電流密度提高1 個數(shù)量級以上[7]。

目前,日本國際超導產業(yè)技術研究中心(ISTEC)公司已制備出長212 m、臨界電流245 A 的第2 代帶材。美國、德國等也已制備出百米量級的YBCO帶材。

2.1.3 新型二硼化鎂(MgB2)超導帶材

2001 年1 月,日本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臨界轉變溫度為39 K 的二硼化鎂(MgB2)超導體。綜合制冷成本和材料成本,MgB2超導體在20~30 K、低磁場條件下應用具有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

2.2 HTS 電纜的性能優(yōu)勢

與常規(guī)電纜相比,HTS 電纜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3, 8-9]。

1)損耗低。HTS 電纜的導體損耗不足常規(guī)電纜的1/10,加上制冷的能量損耗,其運行總損耗也僅為常規(guī)電纜的50%~60%。

2)容量大。同樣截面的熱絕緣HTS 電纜的電流傳輸能力是常規(guī)電纜的3~5 倍,這是由低溫封套和屏蔽層的渦流損耗所決定的。冷絕緣HTS 電纜的電流傳輸能力更大一些,直流超導電纜的更高。

3)節(jié)約材料。由于HTS 的電流密度高,在同樣傳輸能力下,與常規(guī)電纜相比,HTS 電纜使用較少的金屬和絕緣材料。2001 年在美國底特律Edison 變電站投運的120 m 電纜比原替代電纜直徑減少66%,總質量由8 170 kg 減少到110 kg。

4)無污染。HTS 電纜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而常規(guī)充油電纜存在著漏油而造成污染環(huán)境的缺點。此外,HTS 電纜具有無電磁污染、低噪音等特性。丹麥NKT 公司測算出的4 km、450 MW、132 kVHTS 電纜與常規(guī)交聯(lián)聚乙烯(XLPE-Al)電纜的比較見表2。表3 給出文[10]對HTS、LTS(低溫超導)及常規(guī)電纜的比較, 可以看出HTS 電纜的尺寸最小,運行費用也是最低的。

3 HTS 電纜的研發(fā)及應用現(xiàn)狀

3.1 HTS 電纜的研發(fā)及初步應用

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美國、日本、丹麥、中國和韓國等都相繼開展HTS 電纜的研究,先后研制出長度數(shù)十米至百米、0.8~3 kA、12.5~138 kV 超導電纜,進行了額定通流、負荷轉移、短路過載、耐壓和模擬地下、過河等安裝環(huán)境的性能試驗。

3.1.1 美國HTS 電纜的研發(fā)概況

美國超導技術的研發(fā)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1992 年在美國能源部的支持下,Pirelli 公司北美分部開始對HTS 電纜技術進行研究和開發(fā),從而使美國成為最早發(fā)展HTS 電纜技術的國家[11-12]。

1996 年美國Pirelli 電纜公司與美國超導公司(ASC)成功研制30 m、115 kV/2 kA 超導電纜模型[11]。

1999 年, 美國提出了SPI (superconductivity partnership initiative)研究計劃,該計劃的研究內容包括超導電纜、超導變壓器、超導電機、超導磁懸浮飛輪儲能、超導限流器等項目的研究。1999 年底,美國南線(Southwire) 公司研制的三相30 m、12.5 kV/

1.25 kA 冷絕緣HTS 電纜并網試驗運行, 這是世界上第一組并網運行的HTS 電纜[4, 12]。

2001 年,美國底特律市Frisbie 變電站敷設了由Pirelli 電纜公司和美國超導公司(ASC)合作研制的三相120 m、24 kV/2.4 kA 的超導電纜,這是世界上第1 條正式投入商業(yè)運行的超導電纜[12-13]。

2003 年8 月,美加大停電后,美國將利用超導電纜強化電網作為防范大面積停電的措施之一,制定了3 個更大規(guī)模的超導電纜應用計劃,即Albany計劃(350 m、34.5 kV/800 A, 美國IGC 公司與日本SEI 公司合作)、Ohio 計劃(300 m、15 kV/2 kA,Southwire公司牽頭) 和LIPA 計劃(600 m、18 kV/2.4 kA,ASC公司與法國Nexans 公司合作)[11-12]。

2008 年4 月22 日,美國紐約長島電力局和美國超導公司聯(lián)合宣布,世界上第1 條HTS 電纜在商業(yè)電網中投入運行。該電纜系統(tǒng)的運行電壓為138 kV,由并行排列的3 條獨立單相HTS 電纜組成,安裝在紐約長島電力局的地輸電走廊內, 由6 個終端裝置與紐約長島電網相連。該條電纜長610 m,用液氮冷卻系統(tǒng)進行低溫冷卻。該系統(tǒng)機容量60 萬kW,屬于長島電力局電網的一部分,能為30 萬戶家庭供電。

伴隨著長島電力局在商業(yè)電網中安裝了第1 條超導輸電纜,紐約市啟動九頭蛇計劃(project hydra),其主要內容是2010 年啟動的曼哈頓電網升級改造,應用美國超導公司(ASC)開發(fā)的液氮冷卻系統(tǒng)和超導電纜,以提高紐約電力系統(tǒng)的運行可靠性。

3.1.2 日本HTS 電纜的研發(fā)概況

日本HTS 電纜研發(fā)工作主要集中在低損耗HTS 線材及電纜結構、低溫電氣絕緣、熱絕緣、制冷系統(tǒng)、終端和接頭技術等方面[4, 12]。

1995 年,東京電力公司(TEPCO)研制出長7 m、66 kV/2 kA 的三相交流HTS 電纜。2002 年住友電氣和東京電力公司合作完成了一組三相100 m、66 kV/1 kA, 三芯平行軸電纜系統(tǒng)并在東京電力實驗場完成了通電、負荷變動和耐壓等試驗。2004 年,F(xiàn)urukawa 和電力工業(yè)中心研究所等研制出長500 m、77 kV/1 kA 單相HTS 電纜并進行了現(xiàn)場試驗。

3.1.3 中國HTS 電纜的研發(fā)概況

中國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研制HTS 電纜。1998 年7 月,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和西北有色金

屬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合作成功研制出長1 m、1 kA 的直流HTS 模型電纜;2000 年12 月,成功研制出長6 m、2 kA 的直流HTS 模型電纜。2004年4 月, 北京云電英納超導電纜公司成功研制出中國第1 組實用HTS 電纜在云南普吉并網運行,為三相33.5 m、35 kV/2 kA、熱絕緣、Bi 系HTS 電纜,這也是世界上第3 組并網運行的HTS 電纜。2004 年,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與甘肅長通電纜公司等合作成功研制75 m、10.5 kV/1.5 kA 三相室溫絕緣、Bi 系HTS 電纜,并在甘肅投運[12, 14]。

3.1.4 其他國家HTS 電纜的研發(fā)概況

丹麥NKT 公司研制的三相30 m、36 kV/2 kA熱絕緣HTS 電纜于2001 年5 月在哥本哈根郊區(qū)的Amager 變電站掛網運行,這是世界上第2 組并網運行的HTS 電纜[4]。

德國Siemens 公司技術部和能源輸送部合作,于1996 年3 月開始試制第一個10 m 電纜樣品,之后研制了多個超導電纜樣品。為了400 MV·A 超導電纜研制和超導電纜工業(yè)化生產的前期驗證的需要,又制造了一條50 m 長單芯電纜導體。

韓國于2001 年制定了超導技術電力應用的10年規(guī)劃(DAPAS)。2004 年,韓國KERI-LG 公司研制了三相30 m、22.9 kV/1.25 kA 超導電纜系統(tǒng),2006年完成了100 m、154 kV/1.9 kA 的HTS 電纜系統(tǒng)[15]。

3.2 HTS 電纜的未來重點應用領域

HTS 電纜具有高電流密度( 比常規(guī)電纜約高2 個數(shù)量級)和低損耗(包括冷卻系統(tǒng)損耗,約小于常規(guī)電纜的50%)優(yōu)點,因此它在電力系統(tǒng)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1, 4]。

1)城市地下輸電電纜。大城市一般建筑密集,高壓架空輸電線難以深入到負荷中心, 一般通過地下輸電電纜來輸送電能。隨著城市不斷發(fā)展和負荷增加,許多城市已有的地下輸電電纜容量已達飽和,若采用HTS 電纜替換原有的常規(guī)電纜, 在現(xiàn)有城市地下電纜溝容積不變的情況下, 即可將輸電容量提高3~5 倍,因而是解決提高城市輸電功率的有效辦法。

2)發(fā)電廠和變電站的大電流母線。目前,發(fā)電廠和變電站的大電流母線都采用常規(guī)導體做母排,由于電流大,因此焦耳熱損耗很大。若采用HTS 電纜做大電流母線,不僅可以大大減少損耗,而且還可降低母線占用空間。

3)金屬冶煉工業(yè)的大電流母線。冶煉工業(yè)(如煉鋁工業(yè))耗電量非常大,常采用低電壓大直流電流供電,電源與電解槽之間距離不長,但電流很大,達幾萬甚至十幾萬安,母排損耗非常大。若采用HTS 直流電纜,由于其電阻幾乎為零,同時電流密度比常規(guī)電纜約大2 個數(shù)量級,因此可大大降低電能損耗。

4)分布式電源的電能傳輸。由于分布式電源(太陽能、風能等)的不穩(wěn)定特性,系統(tǒng)需要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消耗過剩的能量。HTS電纜和超導磁儲能(SMES)的綜合應用能夠使電網更為堅強,有助于實現(xiàn)與相鄰電網的電能交換。

4 HTS 電纜在智能電網中應用尚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HTS 電纜技術整體仍處于研發(fā)、試驗和示范的階段,在電纜性能和經濟性上均有待突破。從技術性能、經濟性、工程實用性等方面看,尚不能滿足遠距離、超大容量輸電應用要求[2,16]。

4.1 技術性能方面

1)HTS 電纜長度有限。由于受HTS 線材產業(yè)化生產能力限制,要將HTS 電纜應用于長距離、大容量輸電,必須解決HTS 電纜單元之間的連接技術問題,即實現(xiàn)HTS 電纜接頭處的低電阻、大載流和高絕緣強度。然而目前這方面的研究甚少。

2)絕緣材料自身和液氮低溫(77 K)條件下絕緣技術限制。目前HTS 電纜的電壓等級最大為138 kV,最大輸送功率57.4 萬kW。如何提高絕緣等級和傳輸容量是研究熱點和難題之一。

3)額定電流限制。在額定傳輸電流的選擇上,雖然低電壓等級、高功率傳輸是超導電纜的技術優(yōu)勢,但交流傳輸時會產生磁滯損耗,Bi 系超導電纜傳輸3 kA 電流時其損耗與系統(tǒng)漏熱相當(約1.5 W/m),若進一步增大容量需提高制冷系統(tǒng)的性能。要研制出實用化的大容量超導電纜, 需研發(fā)損耗更低的超導線材。

4.2 經濟性方面

目前HTS 材料的價格很高,高于常規(guī)材料近十倍,加之日常必需的低溫運行、維護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HTS 電纜的制造和運行成本。因此,經濟性成為HTS 電纜技術研發(fā)和應用推廣無法回避的障礙之一。

2008 年美國紐約長島電力局(LIPA)和美國超導公司(ASC)聯(lián)合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條在商業(yè)電網中運行的610 m、138 kV HTS 電纜,其研發(fā)費用高達1 800 萬美元;2004 年北京云電英納超導電纜有限公司完成的中國第一根并網運行的33.5 m、35 kVHTS 電纜,其研發(fā)費用約3 000 萬元。

文[17]對132 kV/3 kA 超導電纜和138 kV/1.04 kAXLPE 電纜進行了生命周期費用比較。結果表明,隨著超導電纜相關部件價格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其生命周期費用將會逐漸降低,并在將來實現(xiàn)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但目前只能應用于某些特殊的場合。

4.3 工程實用性方面

1)低損耗、高載流超導線材、大容量電流引線、絕緣絕熱技術、低溫制冷、在線監(jiān)測與控制保護、與現(xiàn)有電網的匹配協(xié)調運行等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和完善。

2)HTS 電纜應用于遠距離輸電,在地形復雜、環(huán)境多變的工況條件下,如何進行HTS 電纜輸電線路的設計、規(guī)劃、施工、運行、監(jiān)測、保護等,目前國內外尚無經驗可循。

3)對電纜的設計方法、實際結構、整體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評估必須基于電纜的長期實際運行,積累現(xiàn)場數(shù)據(jù),進而獲得科學的分析和判斷,以確保電網的安全、穩(wěn)定、高效、智能運行。

5 結語

高溫超導電纜具有低損耗、大容量、無污染等常規(guī)電纜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 是實現(xiàn)低損耗、高效率、大容量輸電的有效途徑。然而,在遠距離、超大容量輸電應用時,在技術性能、經濟性及工程實用性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尚需解決。作為智能電網的高級輸電技術,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HTS 電纜近似為零的電阻損耗、無阻的承載大電流密度、無環(huán)境污染等諸多性能優(yōu)勢決定了在未來智能電網中得到大規(guī)模應用的可能行。

參考文獻:

[1] 劉振亞.智能電網技術[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10.

[2] 許曉慧. 智能電網導論[M]. 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9.

[3] 楊軍, 張哲, 尹項根, 等. 高溫超導電纜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應用[J]. 電網技術, 2004, 28(21): 63-68.

[4] 林良真, 肖立業(yè). 高溫超導輸電電纜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電力設備, 2007, 8(1): 1-4.

[5] 崔國根, 畢延芳. 高溫超導電纜終端的研究與開發(fā)[J].

[6] HARA T, OKANIWA K, ICHIYANGI N, et a1. Feasibility

[7] 龐啟成. 高溫超導電纜的發(fā)展及應用前景[J]. 大眾用電, 2005(12): 19-21.

[8] 周華鋒, 李敬東, 唐躍進, 等. 高溫超導電力電纜的發(fā)展[J].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 2001, 25(8): 71-74.

[9] ISHIGOHKA T. A feasibility study on a world-wide-scale superconducting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 IEEE Trans.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1995,5(2):949-952.

[10] 邱毓昌,羅俊華,夏明通. 超導電力電纜的發(fā)展[J]. 電線電纜,2000(4):7-9.

[11] 張勇剛. 引發(fā)輸電技術革命的高溫超導電纜[J]. 黑龍江電力, 2005, 27(4): 241-245.

[12] 信贏, 侯波. 21 世紀電力傳輸新材料高溫超導電纜綜述與展望[J]. 電線電纜, 2004(1): 3-9.

[13] 楊勇. 超導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應用[J].電網技術, 2001, 25(9): 48-51.

[14] 鄧隱北. 高溫超導電纜的研制動態(tài)與發(fā)展前景[J]. 電線電纜, 2005(3): 8-9.

[15] DO-WOON K, HYUN-MAN J. Development of the 22.9 kV class HTS power cable in LG cable [J]. IEEE Tra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05, 15(2): l723-1726.

[16] 唐躍進, 李敬東, 程時杰, 等. 發(fā)展超導電力科學技術的關鍵及主要研究課題[J].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 [17] 席海霞, 任安林, 信贏. 超導電纜與傳統(tǒng)電纜生命周期費用的比較[J]. 低溫物理學報, 2005, 27(5): 978-982.

聲明:本文內容來源自網絡,文字、圖片等素材版權屬于原作者,橙電平臺轉載素材出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與學習,切勿作為商業(yè)目的使用。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2430586914@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我們尊重版權,也致力于保護版權,橙電平臺感謝您的分享!

TOPS
  • 日排行 /
  • 周排行 /
  • 原創(chuàng)